首页 > 网游 > 正文

世界速看:黄岩岛有多大_相关地理位置介绍及资料讲解

2023-03-28 11:15:34来源:互联网  

提起黄岩岛有多大_东西长15公里,南北宽15公里,周边长约55公里 大家在熟悉不过了,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,那你知道黄岩岛有多大_东西长15公里,南北宽15公里,周边长约55公里 吗?快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!

黄岩岛(又称卡巴略礁),曾被称为朱敏礁,菲律宾称之为帕纳塔礁和斯卡伯勒浅滩[1]),是一个略呈等腰三角形的大环礁,东西长15公里,南北宽15公里,周长约55公里,面积约150平方公里(包括珠湖),其顶面一般在水下0.5-3米,除了数百个大的礁块(1-4平方米不等)环绕湖外。

黄岩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的,并被长期利用和治理。自元朝以来一直处于中国的长期管辖之下,是中国的固有领土,隶属于中国海南三沙市。中华民国 *** 长期掌管黄岩岛,美国长期承认黄岩岛属于中国。上世纪70年代初,驻菲美军将黄岩岛作为训练靶场,但没有获得 *** 。


(资料图片)

1997年至2012年曾被菲律宾占领。2012年4月,中国巡逻船驶入黄岩岛营救大量菲律宾欲抓扣的中国渔民,并与菲律宾军舰对峙。经过多方斗争和美国斡旋,菲舰于5月3日撤退(黄岩岛事件)。[2]

2013年1月,菲律宾提起中国不承认、不参与的案件(南海仲裁案)[3]。

地理位置

黄岩岛属于中沙群岛,是里面最东边的岛礁;位于北纬1513′48″至1505′24″和东经11740′12″至11752′00″之间。距西沙群岛主岛永兴岛600公里,距广州1112公里,距菲律宾吕宋岛西海岸230公里。它是一个环礁,被一条狭长的珊瑚带环绕,退潮时几乎淹没在水中。气候水温

地形学

黄岩岛的地理特征(2)

黄岩岛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环礁。环礁四周是浅浅的湖泊,水色是清澈的绿色,与礁外的深蓝色和黑色的水不同。环礁在海面附近已经发育,有一些高高的珊瑚礁,高出水面,远看像小岛。在环礁的北侧,有一个名为“黄岩”的巨型礁石。南礁盘上还有一个水礁叫“南岩”。浅湖入口在东南方向,靠近南侧北侧的便道上有礁头。这个湖入口水深9-11米,宽度360-400米。礁外是深水区,礁体像烟囱一样从4000m深海盆地一直到海面,这里地壳薄,重力异常,是一个大洋岛屿环礁。

环礁东西长15公里,南北宽15公里,周元的优优资源网长55公里,面积150平方公里。外礁坡往往15°,南礁坡18°,北油油资源网18°,下到海底3500-4000米深度。这里的礁石边缘是海浪破浪的地方。溶解氧和浮游生物较多,有利于珊瑚礁的生长发育。各种造礁珊瑚生长到20米深处,20米以下仍有零星生长。

珊瑚礁水深0.5米,宽600-900米,有海滨珊瑚、平顶珊瑚、角梳珊瑚、盔状珊瑚等。珊瑚呈块状、桌状,可升出海面。还有被巨浪掀翻的礁盘上散落的礁石,尤其是黄岩区和南岩区。礁盘上的冲沟中发现了岩溶现象。珊瑚礁块上有绿藻(绿藻)生长,可以防浪。浅潮侧礁盘西北宽1000-2000米,地形起伏,溶蚀沟呈网状切割礁盘,水深1.5-3.5米。沟渠是造礁生物的繁殖地。礁石落入一个坡度为15°的浅湖,上面生长着玫瑰珊瑚和鹿角珊瑚。

泻湖(即浅湖)深20米,发育多处礁石(即礁墩)。珊瑚礁时代非常新。根据C14,年龄是47090。泻湖中的沉积作用也很发达,这使得浅水湖底变平。

黄岩区有380多个露出水面的珊瑚礁。因为 *** 水面一方面受到海水和雨水的侵蚀,另一方面造成胶结,表现为颗粒状方解石胶结。被侵蚀的珊瑚礁形成了有许多孔隙的块状。除了原珊瑚群落形成的生长骨架的孔隙外,都是腐蚀形成的孔洞和溶沟。他们还乐于钻凿动物动作形成的洞和隐洞,使礁块呈骷髅状,古代称之为“髓骷髅石”。“黄岩”是一片暗黄浅水区的巨大礁石,露出水面面积4平方米,高出水面1.5米。南部岩石周长8m,上部面积3m2,高出水面1.8m。顶上有溶解的石芽和石沟。

环礁的基底是海底平顶山,其岩性属于黄屋岩,属于大洋岛类型,与中沙群岛的大陆坡不同。所以在深海盆地上独立上升,成为一个孤岛。

黄岩岛卫星地图(2014年12月27日拍摄)

[20]

两个好时光:每年的四五月和十十一月,平静的海水清澈、浅蓝、透明。

气候:南海诸岛常年温暖湿润,干湿季分明,雨季集中,雨量充沛,受季风影响。它们属于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类型。[21]

洋流悠悠资源网:黄岩岛附近洋流随季风变化;东北季风中,以西北流和西流为主;西南季风是东北流。

水温:三沙海域受大陆性气候和陆地径流影响较小,深海盆地水体深,盐度高,透明度高,水温季节变化小。海流夏季流向东北,冬季流向西南,流速为每小时0.1 ~ 1.0海里。海浪的年平均有效波高度为1m ~ 2m,更大有效波高度为7.5m ~ 9.5m,居中国四大大陆边缘海之首。海面平均温度在24℃到30℃之间,南北温差在2℃到5℃左右,温差由北向南递减。而表层和底层(水深500米以下)温差很大,可达20℃之多。海水的盐度在32‰~ 35‰之间。海水透明度在20米到30米之间,高于我国其他三个海域。[22]

地质结构

在漫长的地质活动过程中,南海盆地形成了一系列东北-西南隆起高地和深槽相间排列的海底地貌。从外围到中心依次为大陆架、大陆坡和中央盆地,呈近似同心圆的三层环状结构。海底地貌的总体特征是:北、西、南为浅大陆架,外缘为大陆坡,其上有高原、海山、峡谷、海槽、海沟;东部为狭长的岛陆架,外缘为沿海沟渠和海槽;它的中心是一个深水盆地,底部是一片广阔的平原,点缀着孤立的海山。整个南海可分为九个地貌分区,即北部堆积陆架区、北部断阶区、西部堆积-侵蚀陆架区、西部断阶区、南部堆积陆架区、南部分割高原陆架区、东部侵蚀-堆积岛陆架区、东部断沟脊岛坡区和中部深海平原区,均属于珊瑚礁地貌。[23]

从地质结构上看,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。黄岩岛以东有一条很深的马尼拉海沟,最深水深5377米,是南海最深的区域之一。黄岩岛是涨潮时高出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,而不是常年隐藏在水底的沙洲或暗礁。从地质构造上看,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,而不是一个游离的岛屿。[24]

形成过程

黄岩岛的形成与南海盆地地质构造的发展密切相关。南海东部的南北洋脊形成于晚第三纪,其顶部形成一座火山峰顶,高于海面;由于海底扩张,霍山随洋壳侧向移动,随后火山作用停止,霍山被海蚀夷平,是略低于海面的平顶山。这一过程耗时不下百万年,平顶山随洋壳继续侧向移动,并伴随着洋壳以0.02-0.04毫米/年的速度下沉,下沉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下沉。在下沉过程中,由于热带海洋环境,造礁珊瑚在平顶山顶部固定繁殖,并以接近海洋地壳下沉的生长速度继续向上生长,最终形成环礁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相关词

推荐阅读